燕子杰老师讲解梅花桩
②“存在决定意识”,经常进行这种锻炼的人,善于变化、反应灵敏,思维也必然活跃。这种人不愿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富有创新和改革的精神。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大脑灵性和平衡心态的方法。
③这种形式的练功方法,也是一种最接近实战的技击能力训练。
五、“梅拳善长于步”的特点必须发挥出来!
古代的梅花桩是在一百多根桩阵上练功和交手的,到了近代由于条件的限制,改为地上练习,称为“落地梅花”。锻炼的方式改变了,练功的结果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什么影响呢?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在桩上练功和交手的特点才能知道。
在桩上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练功者在拳打脚踢的同时,还要随时维持身体的平衡。从人体生理学知道,人的拳打脚踢是大脑皮层某个负责运动的区域指挥的,而人体的平衡则是小脑的功能。很明显,在桩上练功、交手,人体需要有更强的平衡能力。
人们知道,不论是大脑支配四肢的作用或小脑使人体平衡的功能,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增强的。杂技演员可以在和平状态下,训练出人体惊人的平衡能力。但是梅花桩武功却训练的是,在练武或与人交手之时的平衡能力,过去古人把这种能力形容成--“五趾抓地”。
但是许多人把这个形容给误解了,他们在练架子时,刻意去用五个脚趾抓地。结果使步伐迟缓,行动笨拙,这明显是走了弯路!
在梅花桩架子之中,有的桩步,如大势。当练习该桩步时,只要脊柱正直,颈椎正直,自然就有“艮背念止”消除杂念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桩步姿势站好之后,人体恰恰立于“似倒未倒”之间,即处于“随遇平衡”状态。 如此练习久了,也能产生“五趾抓地”的效果,提高小脑的平衡能力。可惜,这种平衡能力是在静止(桩步)状态下练出来的,仍远远逊色于桩上练出来的功夫。所以久练(落地)梅拳架子的人,虽然也能脚步沉稳,脚下有根等,但却仍然达不到梅花桩武功的真正要求。什么是梅花桩武功的真正要求呢? 我们知道,梅花桩武功是“把矛盾双方都融为一体”的“不二”武功!古人形容“五趾抓地”时是说,人在地上不论怎样活动都不倾倒。要像小鸟落在树枝上那样,任随风雨飘荡,只要五趾抓牢树枝,就从不跌落下来。 所以,梅花桩武功一边要脚步沉稳、脚下有根,还要能够“脚落如猫行”,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地轻灵神速,这才是真正的梅花桩武功!古人早就说过:“梅拳善长于步”,凡有实战技击经验的人都知道,只有擅长于步者遇敌才能操胜之权! 我们在基本功新练法中,已经解决了拳打脚踢与平衡能力综合训练的问题。我们必须把“梅拳擅长于步”的特点发挥出来,这才是梅花桩武功的本色和精髓。 六、什么是梅花桩武功的威势? 什么是梅花桩武功的威势呢?有人把交手中出手重、力气大别人搬不倒,认为是梅花桩武功的威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佛家认为:“凡是有相,皆属虚妄”,梅花桩是无形无相的真拳法,这些有形有相之物不是梅花拳的本色。 ①所谓出手重、力气大是没有止境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国外有些职业拳手,从小就从事力量的训练。不少人从他们上几代的祖辈起,就是以奶酪等奶制品为主食,其体质、体能并不是一般的强壮。中国人的生长环境、生理特点等,若与这种人较量“出手重、力气大”的话,那是“以我之短击敌之长”没有前途的。 ②梅花拳擅长于步,在击敌中把注意力放在脚步上,而不是放在拳脚招势上,这是梅花拳的精明之处!因为在技击中无论处于怎样的劣势,只要脚步及时的一变,就态势一切改观,胜负另当别论。敌人出手再重,却打不到我身上。我出手虽然晚了一点,但因为步伐变了,仍能后发先至,击中敌身要害。 更多有关 武术 的相关资讯:
频道精华今日推荐
Copyright © 2013 580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580养生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