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养生网] 两性健康频道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两性健康 > 生理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正文
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期城市青少年心理压力加大的原因
580养生网 2017-03-17 00:00:00
 近年来,大量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期,城市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普遍加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对这一事实进行归因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关决策参数,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一、社会发展转型期,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心理弱势及其对压力的"放大"效应

   1.城市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双重弱势

在心理素质方面,我国城市青少年较普遍地存在着"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不良综合症"和"青存期危机超前症"的双重弱势。

随着计划生育同策的严格实施,城市家庭中独生子女己普遍化。由于独生子女社会关系简单,人际交往尤其是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有限,而且活动空间狭小,生存环境封闭,加之家长的溺爱或过度干涉,所以,以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和依赖性,骄、娇二气十足,家庭、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缺乏自律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独立性和交际能力,缺乏对社会服从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耐受力等症候群为表征的"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不良综合症",在城市青少年中越来越呈现流行之势。

    青春发育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等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处于该时期的个体,其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不协调,情绪敏感、丰富、强烈、极端且易于变化,知识、经验不足,辨别力及自控力薄弱等一般特点。受这些特点支配的青少年,在身心发育最终成熟化、定型化之前,都要经历一个所谓的"青春期危机"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生理成熟年龄明显提前。60年代,我国大陆女孩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4.50岁,男孩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6.60岁;近年来的同类调查显示,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3.38岁和14.43岁,己相对提前了1.12岁和2.17岁,其中城市青少年生理成熟年龄的提前幅度,比平均值还要大些。这意味着,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城市青少年,在心理发育更为稚嫩、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成熟程度更加不平衡的情况下,超前陷入了"青春危机"。

   2.城市青少年双重心理弱势的耦合

   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不良综合症与青春期危机超前症的相应耦合,进一步弱化着城中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方面,青春期危机的提前,使处于该阶段的个体,个仅没有能力对其自身的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不良综合症进行有效的矫正,而且往往屈从于这一心理弱势,并为这一弱势提供着新的可藉以继续存在、发展甚至膨胀的心身土壤;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不良综合症诸症候向青春危机期的直接渗入,使个体原有的弱势与新产生的弱势迅速结合相互牵扯,从而阻滞着青少年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平衡化的进程,使青春期危机的克服,使健康人格在突破内、外压力过程中的逐步确立,变得更加困难。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孩子交际之初的开始
    无相关信息